如何理解KL散度、JS散度和交叉熵,定义特点是什么
Admin 2022-07-26 群英技术资讯 528 次浏览
KL散度、JS散度和交叉熵
三者都是用来衡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性的指标。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数学表达。
对于概率分布P(x)和Q(x)
又称KL距离,相对熵。
当P(x)和Q(x)的相似度越高,KL散度越小。
KL散度主要有两个性质:
(1)不对称性
尽管KL散度从直观上是个度量或距离函数,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度量或者距离,因为它不具有对称性,即D(P||Q)!=D(Q||P)。
(2)非负性
相对熵的值是非负值,即D(P||Q)>0。
JS散度也称JS距离,是KL散度的一种变形。
但是不同于KL主要又两方面:
(1)值域范围
JS散度的值域范围是[0,1],相同则是0,相反为1。相较于KL,对相似度的判别更确切了。
(2)对称性
即 JS(P||Q)=JS(Q||P),从数学表达式中就可以看出。
在神经网络中,交叉熵可以作为损失函数,因为它可以衡量P和Q的相似性。
交叉熵和相对熵的关系:
以上都是基于离散分布的概率,如果是连续的数据,则需要对数据进行Probability Density Estimate来确定数据的概率分布,就不是求和而是通过求积分的形式进行计算了。
补充:信息熵、交叉熵与KL散度
在信息论与编码中,信息量,也叫自信息(self-information),是指一个事件所能够带来信息的多少。一般地,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,其带来的信息量越大。
从编码的角度来看,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,其编码长度越小,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,其编码长度就越大。但是编码长度小也是代价的,比如字母'a'用数字‘0'来表示时,为了避免歧义,就不能有其他任何以‘0'开头的编码了。
因此,信息量定义如下:
信息熵是指一个概率分布p的平均信息量,代表着随机变量或系统的不确定性,熵越大,随机变量或系统的不确定性就越大。从编码的角度来看,信息熵是表示一个概率分布p需要的平均编码长度,其可表示为:
交叉熵是指在给定真实分布q情况下,采用一个猜测的分布p对其进行编码的平均编码长度(或用猜测的分布来编码真实分布得到的信息量)。
交叉熵可以用来衡量真实数据分布于当前分布的相似性,当前分布与真实分布相等时(q=p),交叉熵达到最小值。
其可定义为:
因此,在很多机器学习算法中都使用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,交叉熵越小,当前分布与真实分布越接近。此外,相比于均方误差,交叉熵具有以下两个优点:
在LR中,如果用均方误差损失函数,它是一个非凸函数,而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,它是一个凸函数;
在LR中使用sigmoid激活函数,如果使用均方误差损失函数,在对其求残差时,其表达式与激活函数的导数有关,而sigmoid(如下图所示)的导数在输入值超出[-5,5]范围后将非常小,这会带来梯度消失问题,而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则能避免这个问题。
KL散度又称相对熵,是衡量两个分布之间的差异性。从编码的角度来看,KL散度可表示为采用猜测分布p得到的平均编码长度与采用真实分布q得到的平均编码长度多出的bit数,其数学表达式可定义为:
一般地,两个分布越接近,其KL散度越小,最小为0.它具有两个特性:
非负性,即KL散度最小值为0,其详细证明可见[1] ;
非对称性,即Dq(p)不等于Dp(q) ; KL散度与交叉熵之间的关系
在这里,再次盗用[1]的图来形象地表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:
最上方cH(p)为信息熵,表示分布p的平均编码长度/信息量;
中间的Hq(p)表示用分布q表编码分布p所含的信息量或编码长度,简称为交叉熵,其中Hq(p)>=H(p)
;最小方的Dq(p)表示的是q对p的KL距离,衡量了分布q和分布p之间的差异性,其中Dq(p)>=0;
从上图可知,Hq(p) = H(p) + Dq(p)。
免责声明:本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为主,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:mmqy2019@163.com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查实之后,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猜你喜欢
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echarts绘制各种数据可视化图表案例并附效果和代码,文章围绕主题展开详细的内容介绍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
DQN算法是DeepMind团队提出的一种深度强化学习算法,在许多电动游戏中达到人类玩家甚至超越人类玩家的水准,本文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这个算法,快来跟随小编学习一下
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game实现井字棋之第一步绘制九宫格,文中有非常详细的代码示例,对正在学习python的小伙伴们有非常好的帮助,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
torchtext并不是pytorch所独有的,使用其它深度学习框架,torchtext仍然可以使用。但是比较麻烦的是,并没有很好很全面的torchtext教程,给同学们入门造成了一定麻烦,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。
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orch一小时掌握之基本操作篇,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,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,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
成为群英会员,开启智能安全云计算之旅
立即注册Copyright © QY Network Company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2003-2020 群英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: B1.B2-20140078 粤ICP备09006778号 域名注册商资质 粤 D3.1-20240008